吃维生素C真能治疗和预防新冠吗?专家解答******
受访专家:杜瑶 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其实维生素C本身并没有抗病毒的作用,但由于其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的效果,可能有助于缩短病程、改善症状。
但是目前报道的相关临床试验针对的是存在严重炎症反应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并且VC治疗的剂量、疗程、有效性均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
2022年12月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中,常用药物推荐也并未纳入维生素C。但如果存在新鲜果蔬类食物摄入有限,比如小于400g/天,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C以支撑我们免疫系统的运转,一般口服100mg/d,不宜超过500mg/天,存在肾功能不全、消化道溃疡、痛风等症状者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后使用。
策划/制作:张梦凡、蔡琳、党敏
疫情防控新阶段也有新要求******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根据“乙类乙管”及防控措施优化调整相关要求,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及相关部门发布了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
第十版防控方案和第十版诊疗方案,意在基于当前各地感染情况,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切实维护民众身体健康安全,确保平稳有序实现转段。3年来,在与不同变异毒株的较量中,我国防控措施始终边研究、边防控、走小步、不停步。正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当天,全国各地也根据此前中央有关精神,调整各类各项防控细则,积极主动为民众日常生活创造便利,努力恢复经济社会生产生活原有秩序。出入境不再限制、国内人员流动重新畅达、餐饮堂食陆续恢复、烟火气归来……熙熙攘攘的过年气氛填满了每个人的心。
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政策正式实施,也对我国医疗系统的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补充基层医疗人员力量,加强各类药物特别是小分子特效药物的储备,提升发热门诊和基层医疗机构新冠感染处置能力,加大力度推广疫苗接种等都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从长远看,进一步完善药物和疫苗研发体系,建立多点触发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等,则事关我国公共卫生能力升级,同时也是补齐当前短板的工作目标。
当然,新冠病毒感染降为“乙类乙管”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新冠病毒感染仍是传染性疾病,仍有可能发生毒株变异等特殊突发情况。为此,第十版防控方案也作出应对措施,明确在疫情流行期间将综合评估,企事业单位、工厂等选择性采取居家办公措施,幼儿园、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采取临时性线上教学等7条紧急防控措施。这也表明新版方案未雨绸缪,以最大限度保障民众身体健康安全,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者: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