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尹仑: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中新社昆明12月14日电 题: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专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
作者 陈静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dfc8653880f840ffa01e62ee159fefee.jpeg)
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往往也是文化多样性富集地区。中国是世界12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文化多样性亦非常丰富,56个民族创造了众多保护和利用生物物种资源的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不仅有巨大的商业与经济价值,还对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举行之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土著与传统知识专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尹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中国各民族传统知识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传统知识”等议题。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什么是传统知识?中国民族传统知识中蕴藏了哪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智慧?
尹仑: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传统知识是指在长期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适应地方文化和环境的知识、创新和实践。它属于集体,可以通过书面形式代代相传,也可以通过歌曲、传说、谚语、信仰、习惯法和土著语言表达。
在中国生态环境部2014年发布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调查与编目技术规定(试行)》中,传统知识被划分为五个类别,分别为:传统选育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传统医药相关知识、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
例如,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当地藏族民众形成了以神山卡瓦格博(云南最高峰)为核心的传统信仰体系,这一神山信仰体系包括周边的300多座神山。村民相信神山上包括动植物在内的一切都属于神山,是不可侵犯的,如果擅自猎取或采伐,将惹怒神山,用暴雨和泥石流对村庄进行报复。在此基础上,当地藏族民众形成了禁止在神山砍伐树木,盗挖药材,污染泉水、河流和湖泊等相关传统习惯法。这些传统习惯法在客观上保护了神山及周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资源,形成了事实上的自然保护区。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2a0e9964c54a4178975438dfc241496a.jpeg)
再以传统选育和利用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为例。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基诺山的基诺族,从事以陆稻种植为主的轮作农业。当前,基诺族的轮作农业中保存着陆稻品种96种,根据其成熟时间和特点,划分为早熟品种16种、中熟品种35种、晚熟品种20种、糯稻品种25种,并在不同海拔高度和气候条件的土地上,按照不同年份种植不同品种,以追求粮食产量最大化。通过长期积累的认知经验和知识,保护和促进了基诺山陆稻品种的多样性,并进一步孕育了当地以陆稻种质资源为代表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
可以说,中国各民族传统知识在客观上保护了当地生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使这些地区成为保存和利用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的“基因库”。这一“基因库”富有生命力,处于动态的变化和发展中。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01595225c72749949f7583fc7074c140.jpeg)
中新社记者:对于中国和世界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传统知识起到何种作用?
尹仑:传统知识在自然保护中的价值与作用,受到了COP15的重视。《昆明宣言》的17条承诺提到:“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采取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和空间规划工具……认识到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的权利并确保他们充分有效参与。”
中国各民族生活在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中,包括森林、沙漠、高原、冰原、旱地、海滨等,世世代代积累形成了与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知识,并随着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变迁不断发展和创新。
传统知识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什么作用?以传统知识中的生态习惯法为例,不仅有通常理解的、直接对动植物进行保护的传统信仰和行为准则,也有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进行分类、储藏、有效利用、综合管理、惠益分享和促进发展的传统知识和技术实践。
因此,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而言,传统生态习惯法不只是单一的保护准则,更是一个综合治理体系。例如地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澜沧江大峡谷的佳碧村,存在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群体性组织“姐妹会”。“姐妹会”制定了封山育林的村规民约,禁止砍伐树木和破坏森林植被,确定了封山育林的森林、树种、海拔和山坡位置,有利于高海拔地区树木和整个森林的生长。同时,“姐妹会”开展植树造林,最大程度恢复树种多样性,维护了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综上所述,中国各民族有着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传统知识,并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与生物遗传多样性相关的生态习惯法,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进一步在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8c49b182ff984f5eba3935a1ac38773d.jpeg)
中新社记者:COP15第二阶段会议已经召开,您对未来如何更好发挥中国民族传统知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作用有何建议?
尹仑:正在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中的2030行动计划具体目标13提到:“确保通过相互商定的条件和事先知情同意等方式,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和相关传统知识所产生的惠益。”因此,我们应该思索“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的传统知识”这一主题,在相关国家法律和国际公约中承认并纳入生态习惯法的有益部分,从而实现传统知识及其生态习惯法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的主流化。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b57b6499f4284c569934eafecdc31d22.jpeg)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中,相关行动计划和地方性法规都提及了传统知识。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指出,要开展试点示范,抢救性保护和传承相关传统知识,探索建立生物遗传资源及传统知识获取与惠益共享制度,协调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利益关系。同时,调查少数民族地区与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传统知识、创新和实践,建立数据库,开展惠益共享的研究与示范。
2018年9月,云南省率先制定和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地方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这一条例虽然提到了传统知识,但只是个别条款的原则规定,缺少可执行的细则及措施。
当前,印度、巴西、南非、马来西亚等国已制定生物物种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法律和制度,逐步开始承认和接受原住民、世居民族、土著民族和地方社区等传统民族社会的生态习惯法和制度,并将其融入现代环境法律体系。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下,进一步探索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及其相关传统知识保护获取与惠益分享的特殊路径和专门制度。例如,中国可在生物多样性资源和传统生态文化丰富的云南,基于相关传统知识,形成生物多样性治理的地方机制,并将其进一步纳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中,弥补其不足。传统知识介入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治建设,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就有法可依,可以从根本上防止生物物种资源流失。(完)
受访者简介:
![](http://i2.chinanews.com.cn/simg/cmshd/2022/12/14/73e7e1dc5b2949de9cf6128c89852137.jpeg)
尹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土著与传统知识专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云南中心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研究员,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从事气候人类学、民族生态学、灾害风险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和生物多样性法治建设等问题研究。出版以《气候人类学》为代表的专著4部,在CSSCI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累计公开发表学术成果300余万字。
《最强大脑》第十季震撼开播 “水哥”王昱珩重返脑力舞台****** 今晚21:10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十季即将迎来首播。一如既往的烧脑挑战,不同以往的赛程设置,前所未有的嘉宾阵容,第十季节目一开场就用惊喜的往季回归脑王阵容和一波波密集的脑力轰炸点燃全场。脑王之战谁与争锋,面对新的挑战者们,脑王们又将何去何从?烧脑征程开启,悬念丛生。 老朋友变换新身份 嘉宾阵容惊喜连连 本季《最强大脑》的嘉宾阵容既有熟悉的面孔,也有全新的惊喜。蒋昌建仍将作为主持人陪伴大家步入第十季,心理学教授攸佳宁继续担任“巅峰召集人”,观众们无比熟悉的王昱珩将作为“脑力见证官”重返脑力舞台。作为多次参加《最强大脑》的明星选手,被观众们亲切地称为“水哥”的王昱珩曾经以“微观辨水”名场面和“30万把扇子可能更适合我”的名言成为《最强大脑》节目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回归无疑是本季最大的亮点之一。比赛经验丰富的他将会如何评价每一位选手的表现,又会为他们提供哪些宝贵的建议,不禁让人万分期待。 另一位脑力见证官由脱口秀演员庞博担当,他幽默诙谐的语言或许能够给观察室里为选手们捏一把汗的嘉宾们带来一些适当的放松。值得一提的是,有“三行代码”飘在太空的庞博曾经也是学霸,对于每一道挑战项目,他又将会有怎样的真知灼见? 第十季的两位“特邀脑力见证官”由郭麒麟和知性“女神”王珞丹担任,他们将共同见证选手们一次次向顶峰发起进击。郭麒麟已经是《最强大脑》的老朋友,前几季节目中他佳句频出,用风趣的语言表达和超高情商活跃了现场气氛。他的“反向预言”也让观众们记忆犹新,第十季再度加盟,观众们不由纷纷猜测,哪位选手会被郭麒麟“看好”。作为第九季“特邀升维观察员”,王珞丹一度在观察室跃跃欲试,并上手试图挑战升维版“扫雷”项目,新一季来临,喜欢挑战的她又会想要尝试哪些挑战项目? 脑王回归“王炸”开局想赢就要硬碰硬 如果说每一季《最强大脑》的终极目标是脑王的角逐,那么第十季首期节目就摆出了决赛阵仗。往季节目三位脑王的回归吹响了巅峰对决的号角,脑王之战无疑彰显了“想赢就要硬碰硬”的强势态度。和脑王一起回归的还有曾经作为《最强大脑》中国战队标志的荣誉勋章,它将作为入围本季脑王决战的重要信物,再次见证脑力舞台的荣耀时刻。 脑王象征着《最强大脑》脑力的最高水准,是每一季选手心目中的“传说”。三位脑王的巅峰过招让往季的终点成为第十季的起点,可谓十年一遇的脑力圈“华山论剑”。这几位比赛经验丰富的脑王都曾通过层层试炼,在往季节目里过关斩将最终一举夺魁。在面对其他脑王时,谁将突破脑力极限,谁将表现出更广阔的格局、更深度的思维、更准确的预判,“巅峰召集人”攸佳宁教授表示对此万分期待。是来自传说并续写传说,还是云巅折戟遗憾离场?首期节目见分晓。 与此同时,本季汇集在脑力舞台的选手实力也不容小觑。新秀选手中除了来自国内外名校的学神学霸,以及数学、化学、生物等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及各级别奖项得主,还有包括航天科工领域、参与盲人电子书等项目的研究人员,以及电竞官方解说、音乐剧演员等各行业精英。此外,众多在往季节目中有亮眼表现的选手也选择在第十季再次挑战自我,向脑王决战发起冲锋。新秀们能否一战成名?老将们又能否弥补遗憾?大家拭目以待。 《最强大脑》的舞台上,有脑力强者的直接对话,也有星光熠熠的思维闪光点。从第一季到第十季,《最强大脑》始终坚持致力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和脑力竞技项目,并以高口碑、高收视在同类节目中一路领跑。制作团队在每一季节目中都力求结合时代特色,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脑力和思维拓展社会的维度。赛制上的革故鼎新,内容上的蜕变进化,选题和选手筛选标准的变化,都体现了当下的创新气息,是节目锐意进取、持续探索的一个缩影。 这一季,《最强大脑》历经近十年的积淀和打磨,迎来难得一见的三脑王阵容。见证脑力王者们的正面对决,体验硬核刺激的烧脑试炼,脑王之战谁能更胜一筹?敬请锁定1月6日起每周五晚21:10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十季,想赢就要硬碰硬! 凤凰彩票地图 |